凯发APP官网|金泽文子|台湾原住民历史大事纪年表(1900—1945)

  1900年 日警务本署为推进隘勇线★◈,遭泰雅族大科崁(今复兴乡大汉溪流域)反击★◈。

  1902年 伊能嘉矩出版《台湾志》★◈。新竹厅南庄赛夏族头目日阿拐★◈,不满日本政府不付劳役工资与“蕃地”开垦事宜★◈,乃纠合客家族民★◈、鹿扬社泰雅族人攻陷其隘勇所及支厅★◈。

  1903年 林献堂等人成立“栎社”★◈,以发扬汉学为己任★◈。日政府成立“蕃地事务调查委员会”★◈,将原住民行政事务归警察管理★◈。同时决定积极开发山地资源★◈,于险要山区★◈,开辟道路★◈,围困原住民★◈,其目的除使原住民归顺外★◈,另有企图开采山林内丰富的森林★◈、矿藏和樟脑等资源★◈。

  1904年 嘉义达邦山区派出所设立学校★◈,教导原住民子弟念书习字★◈,这是警察办学之首例★◈。

  1905年 台湾实施第一次户口普查★◈,平埔族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五三★◈,高山原住民则为百分之一点二★◈。

  1907年 日制定蕃务官吏驻在所之蕃童教育标准★◈、蕃童教育纲要★◈、蕃童教育费新标准等★◈,以确立“蕃地”教育制度★◈。日于屏东★◈、牡丹社分驻所举行当地排湾族百人之“受降典礼”★◈。

  1908年 埔里支厅泰雅族二十六社反抗★◈。日调查隘线年 台北谢汝铨等人于艋舺平乐游酒楼创“瀛社”★◈,以诗会友★◈,宣扬汉诗之美★◈。

  1910年 公布“蕃务监视规划”★◈。 总督府开始第三期“五年理蕃计划”★◈,深入原始部落★◈,开拓道路★◈。对于不合作的原住民则采取扫荡方式★◈,手段较前二期更为激烈★◈。日军为开拓隘勇线年 大安溪上游泰雅族北势群攻日★◈,袭大湖厅松永交换所★◈。阿里港(今屏东里港)支应排湾族人攻支厅★◈。南投厅踏戡队★◈,至合欢山与奇莱主山的腰部★◈,因太鲁阁族人之袭击★◈,未达预期目的★◈。

  1912年 内田嘉吉开“生蕃研究会”★◈。南投厅长石桥以武力征服白狗★◈、马力巴二社★◈。

  1913年日总督府派比亚毫社(今南澳乡碧侯部落)首领威郎台雅为领队★◈,组织南湖大山探勘队★◈,深入勘查★◈,为攻打太鲁阁族原住民行动★◈,做事前的准备★◈。排湾族人攻阿侯厅(今屏东)奇里奇里社驻警★◈。佐久间总督攻占泰雅族大科崁★◈。

  1914年 日人讨伐太鲁阁族★◈,此役为“五年理蕃事业”之最高潮★◈。日总督府以三个月的时间攻下太鲁阁族★◈,战况激烈★◈,史称“太鲁阁事件”★◈。总督佐久间左马太更于视察期间★◈,因墬落在西卡夫妮社(今碧绿附近)山区而受伤★◈,一年后负伤死亡★◈。

  1915年 台北新公园内的台湾省立博物馆竣工★◈,该馆原为总督府附属纪念博物馆★◈,建馆时的资金筹措大部份来自于台湾人民的捐款★◈。余清芳等人于台南西来庵藉佛祖圣地宣传抗日思想★◈,并筹划抗日行动★◈,不幸事迹败露★◈,日军趁机滥杀无辜★◈,屠杀当地居民三千余人★◈,史称“西来庵事件”★◈。日警为收缴布农族★◈、邹族各社枪械★◈,布农族组织抗日★◈,爆发“大分事件”★◈。

  1917年 布农族丹大社联合巴洛博社★◈、花莲港厅辖内原住民攻击丹大日警驻在所★◈,是谓“丹大事件”★◈。台湾总督府公布“台湾新闻纸令”★◈,规定报纸发行前必须交警务单位审查★◈,违者则禁止发行★◈。日人“理蕃”工作★◈,“北蕃”已渐屈服★◈,而“南蕃”布农族尚持反抗态度★◈,因此召开“南蕃”会议★◈,于总督官邸★◈。

  1918年 台中栎社社员蔡惠如★◈、林幼春等人倡立“台湾文社”★◈,以企图挽救日渐式微的汉学文化★◈。日本当局为敉平“大分事件”★◈,动工兴建“八通关越岭道”★◈。

  1919年大正八年总督府公布“台湾教育令”★◈,准许台湾人与日本人就读同等学校★◈。日本治台政治中心台湾总督府落成(今之)★◈,第一任文官总督田健治郎上任★◈。

  1920年 连横完成《台湾通史》之著作★◈,全书三册★◈,分二年出版金泽文子★◈,为后世研究台湾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★◈。《台湾青年》创刊★◈,带领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展开★◈,并造成台湾新旧文学论争的开始★◈。

  1921年 全台人士创立“台湾文化协会”★◈,假台北市静修女学校行成立典礼★◈。台湾文化协会成立宗旨在提升台湾文化★◈,废除“蕃地文通规则”同时宣扬民族主义★◈。

  1922年 竹南至彰化海线纵贯铁路全线通车凯发APP官网★◈,以弥补山线纵贯铁路运输能力之不足★◈。《台湾青年》杂志社解散★◈,《台湾》杂志诞生★◈,为“台湾文化协会”的附属刊物★◈。

  1923年 《台湾》杂志社为普及白话文★◈,另于日本发行《台湾民报》并设文艺栏★◈,为台湾报纸副刊之滥觞★◈。日治时代第九任总督内田嘉吉郎上任金泽文子★◈。裕仁亲王(即日后之昭和天皇)访台★◈,改“生蕃”★◈、“蕃人”为高砂族★◈。

  1924年 宜兰线铁路通车★◈,沿线地区为台湾煤矿矿藏丰富地带★◈,因此意义非凡★◈。

  1925年 伊能嘉矩病逝★◈。二年后★◈,在其学生板泽武雄努力奔走下★◈,伊能的研究大成《台湾文化志》终于付梓★◈。为研究台湾历史★◈、人文★◈、民族之权威★◈。台湾高山原住民花冈一郎进台中师范就读★◈,为首位高山原住民师范学生★◈。

  1927年 第一届台湾美术展览会于台北桦山小学开幕★◈,台展遂成为日后台湾美术发展的主导★◈。台湾文化协会左分裂★◈,“台湾民众党”成立★◈,为台湾史上第一个反对党★◈。

  1928年“大分事件”首领拉荷阿雷★◈,派手下潜回祖居地郡大社★◈,劝说族人迁往玉穗★◈,史称“郡大社劝诱事件”★◈。台北帝国大学设立★◈,即今台湾大学之前身★◈。

  1930年 泰雅族雾社抗日事件爆发★◈,族人死伤过半金泽文子凯发APP官网★◈,至翌年第二次雾社事件终了★◈,起事六社只剩族人二百余★◈,日人强迫这些族人迁移至川中岛(今南投县仁爱乡清流部落)★◈。《台湾民报》更名为《台湾新民报》★◈,为台湾新文学作品的重要刊载园地★◈。

  1931年 日人小岛源治巡查部长教唆塔乌查地区原住民共九十一名分两队★◈,先后向残留之“雾社事件”余生(即遭日人收留之“保护蕃”)★◈,展开袭击★◈,将五百一十四名中的二百一十名杀害★◈,史称“第二次雾社事件”★◈。蒋渭水逝世★◈,为台湾民族社会运动史上之一大损失凯发APP官网★◈。

  1933年公布“全台高砂族集体移住十年计划”★◈。于台北帝大教书的村上直次郎汇编《新港文书》★◈,交由台北帝大文政学部发行★◈,内容搜罗台湾南部西拉雅族留存之土地契约书拉荷阿雷出降★◈,“大分事件”结束★◈。

  1934年 “台湾文艺联盟”成立★◈,为积极推展台湾新文学运动而发行《台湾文艺》★◈。

  1935年 全台首届市会议员及街庄★◈,协议员选举★◈,民众反应热烈★◈,投票率相当高★◈,时年台湾人口达五百三十一万五千多人★◈。台北帝大出版《原语台湾高砂族传说集》★◈。日治时代★◈,日人鹿野忠雄在台东县成功镇信义里凯发APP官网★◈,发掘到阿美文化的石板棺★◈,估计该遗迹距今约为20000-1000年前★◈。

  1936年 杨逵创办社会主义色彩浓厚的《台湾新文学》杂志★◈,为台湾作家开辟写作园地★◈。

  1937年 日政府为推行“皇民化运动”★◈,全面禁止使用汉文★◈,各报章杂志之汉文栏★◈,均奉令停刊★◈。台湾总督府内务局规划“大屯山”★◈、“次高山”(雪山★◈、含太鲁阁)★◈、“新高山”(玉山★◈、含阿里山)三个国家公园★◈,为家公园规划之始★◈。战后之国家公园★◈,除垦丁及雪霸外★◈,大都依原有之规划设计★◈。

  1939年 总务长森冈藉“皇纪纪元二六00年”当天★◈,发表准许并鼓励台湾人改换日本姓名★◈,半年之后★◈,更改人数只一百六十八人★◈,效果不彰★◈。日木作家西川满发行《文艺台湾》★◈,为一本纯日文学杂志★◈。旗山★◈、屏东二郡原住民被迫迁居山麓★◈。

  1941年 池田敏雄创办《民俗台湾》月刊★◈,日本画家立石铁臣逐期连载“台湾民俗图绘”★◈,为40年代台湾映像刻绘出珍贵记录★◈。

  1942年 日实施志愿兵制度★◈,征集原住民编成“高砂义勇队”凯发APP官网★◈,远赴菲律宾作战★◈。

  1943年 日本在台实施六年国民义务教育★◈,颁令废止私塾★◈。第二年★◈,登记就学之儿童已占百分之七十★◈。“台湾新文学之父”赖和病逝★◈。日本音乐家黑泽隆朝来台湾采集原住民音乐★◈。

  1945年 日本战败投降★◈,政府完成台湾接收工作★◈。吴浊流完成《亚细亚的孤儿》长篇小说★◈,文中对台湾人的悲情命运多有着墨★◈。凯发k8国际凯发K8官网首页★◈。